澳門是一座有400多年中西文化交融歷史的名城。澳門大學校徽上有一座橋樑,象徵大學連接東西方文化。憑藉澳門獨特的文化土壤,澳大一直與世界各地的大學緊密合作,開展學術研究交流、學生交換和聯合人才培養項目等。這些合作使澳大師生與夥伴院校的交流更趨頻繁,有利他們汲取不同文化的精華、拓展多領域的研究和豐富國際經驗。

與全球院校緊密聯繫

1594年,來自歐洲的耶穌會會士在澳門建立遠東第一所西式大學——聖保祿學院。該學院於1762年停辦、1835年燒毀,直至1981年東亞大學(澳大的前身)建立,澳門的高等教育才得以延續,1988年東亞大學被政府收購成為公立大學,1991年改名為澳門大學。東亞大學在創立之初即與葡萄牙和英聯邦的大學關係緊密。1984年,英國公開大學派遣的職員已在大學服務。1989年,大學與葡萄牙國家行政學院合辦首屆公共行政學士課程。

澳大有近300所合作夥伴院校,遍佈35個國家和地區,合作包括人才聯合培養、學生和教職員交流、科研合作和學術資源共享。2023年初,澳大校長宋永華教授率領代表團到訪亞洲和歐洲多國,與多所大學簽訂協議。宋永華教授說:「澳大將積極發揮優勢,推進與全球各地高校的學術交流和合作,不斷提升學術水平和國際影響力,為師生創造更多優質的赴外學習和交流機會。」

澳大與多所知名大學合辦人才培養項目,包括與英國貝爾法斯特女王大學合辦的「3+2雙學士學位項目」,畢業生可獲澳大的生物醫學理學士學位和英國貝爾法斯特女王大學的食品科學與營養學士學位。澳大亦與倫敦帝國學院、布里斯托大學和愛丁堡大學分別開設「1+3碩博學位項目」;這些課程的學生將獲得合作院校的碩士學位,其後返回澳大完成其博士學位。此外,澳大正與另一所英國大學討論合辦英語研究雙碩士學位項目。澳大與里斯本大學合辦電機及電腦工程「3+2本碩雙學位項目」,並與波爾圖大學探討開展醫學與藥學領域的雙博士學位項目。

與歐洲機構和企業合作

澳大以葡萄牙語大學聯會(澳大為副理事長單位)和葡萄牙大學校長會等機構為橋樑,與葡萄牙院校保持深厚合作。透過歐亞地區與太平洋國際網絡等組織,澳大亦與其它歐洲院校合作。此外,在澳大近年加入的國際文化交流學術聯盟、Knowledge Equity Network和人文社會科學高校聯盟中,不少成員都是歐洲院校。

澳大多年來亦參與歐盟「Erasmus+」計劃,派遣學生、教授及行政人員到歐洲各高等院校,並接待來自歐洲的學生和學者到澳大交流。

澳大亦與歐洲企業開展產學研合作,例如澳大中華醫藥研究院的一個研究團隊於2014年起與葡萄牙生物技術公司TechnoPhage合作生產一款含有中藥活性成份「益智素」的膳食補充劑。益智素由該研究團隊在中藥益智仁中發現,實驗證明有效預防及緩解帕金森氏症。

與歐洲大學拓展協作

2023年上半年,宋永華校長除了率團到葡萄牙,亦訪問德國、比利時和西班牙的大學。在德國,澳大與慕尼黑工業大學探討在能源、材料科學等領域開展跨學科合作的可能性;亦與康斯特大學簽訂合作備忘錄和學生交換協議,同時與漢諾瓦萊布尼茲大學達成共識,以加強在博士研究生交換和雙方優勢領域的聯合研究。澳大代表團還訪問德累斯頓工業大學和柏林工業大學,分別就生物材料和智慧能源領域的人才培養和合作研究達成合作意向。

此外,宋永華校長在比利時訪問魯汶大學,與該校代表探討建立學生交換機制,以及加強博士生的聯合培養和科研合作。在西班牙,澳大與巴塞隆拿大學就學生交換和聯合科研項目等具體合作計劃達成一致,並與巴塞隆拿自治大學和加泰羅尼亞理工大學的代表就學術交流、科研合作和人才培養等深入討論。

澳大榮譽學院院長黎寧教授、工商管理學院副院長雷智豪教授和綜合度假村及旅遊管理學系主任苗莉教授亦於2023年5月訪問劍橋大學、倫敦帝國學院、布里斯托大學、巴斯大學、薩里大學和倫敦瑪麗王后大學,促進建立具國際化特色和競爭力的高水平學術合作。代表團亦會見在布里斯托大學和倫敦瑪麗女王大學學習的澳大榮譽學院學生,了解他們參加「榮譽學院在外留學計劃」的經驗。

深化與葡語國家高校連結

自1980年代與里斯本大學結為姐妹大學起,澳大一直與該校密切合作。2023年4月,宋永華校長、馬許願副校長等一行前往里斯本,分別與里斯本大學、機器人與工程系統實驗室、澳門科學文化中心和里斯本理工學院簽署合作協議,深化在科研、教學、人才培養等多方面合作,促進澳門和葡萄牙高等教育的發展。

此行期間,澳大在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賀一誠見證下,與里斯本大學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澳大將為兩校聯合培養的澳大博士生提供獎學金,並支持博士後研究員和訪問學者在微電子、藥學、機器人、海洋科學、生物醫學、材料科學等重點領域合作研究。兩校亦將每年舉行聯席會議推進雙方合作和促進建設「中國澳門特別行政區與葡語國家學術圖書館聯盟」和「中國葡語教育高校聯盟」(澳大為其副理事長單位)等高校聯盟。宋永華校長還陪同賀一誠行政長官與130多名在葡學習的澳門學生交流,當中包括30多位澳大交換生。

在科研方面,澳大與里斯本的機器人與工程系統實驗室和青島的嶗山實驗室簽訂合作備忘錄,共建「中國與葡語國家海洋聯合研究中心」並推動「中國與葡語國家海洋研究聯盟」(澳大為其理事長單位)發展。在人文研究領域,澳大與葡萄牙科學、技術及高等教育部轄下的澳門科學文化中心簽訂合作協議,該協議提出共建「葡語亞洲數位資料庫網絡」,將收藏16至20世紀歐亞互動的文獻、出版物、史料和數據,以促進葡萄牙與亞洲關係和歷史方面的研究。

此外,宋永華校長一行隨澳門特別行政區社會文化司司長歐陽瑜和其他特區政府代表訪問葡萄牙科英布拉大學。期間,澳大與科英布拉大學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深化在人工智能與機器人、腦科學、法學、工商管理、國際關係等重點領域的科教合作,並促進教師交流、聯合申請項目資助,以及舉辦學術講座和研討會。同時,澳大、葡萄牙科英布拉大學與中國人民大學簽訂三方合作備忘錄,以推動在法學、文學等重點領域開展聯合研究、師生交換、聯合講座、學術交流會議等多方面合作。另一方面,澳大與波爾圖大學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和學生交換協議,雙方將在藥學、法學、葡語等重點領域加強聯合人才培養、科研合作和師生交流。

深化與葡語國家高校合作是澳大國際化戰略的重點之一。其中,澳大與八所巴西高校建立學生交換項目,並透過葡萄牙語大學聯會、中國與葡語國家海洋研究聯盟、澳門特別行政區與葡語國家學術圖書館聯盟等國際聯盟平台與巴西高校推動科教交流和學術資源共享。2023年2月,社會科學學院院長胡偉星教授和全球事務總監王瑞兵教授前往巴西,期間訪問科教智庫機構「熱圖里奧瓦加斯基金會」、聖保羅大學、坎皮納斯州立大學、里約熱內盧聯邦大學和里約熱內盧天主教大學,探討開拓合作領域。

拓展國際網絡

澳大以「立足澳門、共建灣區、融入國家、走向世界」為發展定位,在此定位下推行「4S」國際化戰略,透過結合「戰略性」(Strategic)、「實質性」(Substantial)、「具體性」(Specific)、「可持續性」(Sustainable)這些目標,鞏固和提升大學的國際化特色。

在「4S」國際化戰略下,澳大拓展與全球各地大學的學術交流和合作,支持優勢學科和重點科研領域與世界一流大學和頂尖科研機構對接和合作,並與歐洲和葡語國家等地的院校建立夥伴關係,推動學生交流、人才聯合培養、聯盟合作、共建研究平台等,為師生創造更多國際合作和跨文化學習經驗。

文、圖:編輯部
英文翻譯/葉浩男
來源:《澳大人》第12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