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有些學生在大學期間就走上了自主創業的道路。有同學從研習中看到商機,自主研發本土護膚品牌;有同學看準市場需求,建立澳門首家自助式「復古四格大頭貼」門店;也有同學將興趣發展成事業,開了一家甜品店。一邊在校學習,一邊在外創業,雖然來回奔走、辛苦勞頓,但能在過程中鍛煉自我,活得精彩而充實。

 

打造澳門本土面膜

澳大中華醫藥研究院(ICMS)碩士生王澤雨的團隊在研究天然產物藥用價值的同時,發現了天然產物在美容方面的發展前景,於是便一起研發了「三月海De Mar」這款天然面膜。王澤雨表示:「作為澳門學生,常常看到很多澳門遊客會帶一些蛋卷回去作為手信,買護膚品都以進口為主,那時我們就想到要利用澳門的海洋資源,結合我們的科研技術打造這樣一款天然微藻氧氣微針貼片。」由於他們的團隊幾乎都是來自ICMS,整個核心研發過程都是在ICMS完成。「ICMS提供了一個非常專業且豐富的天然產物資源平台,同時我們的指導老師王瑞兵教授也給予了我們非常多的幫助和支持。另外,澳大創新創業中心也為我們提供了很多指導和意見,令我們受益匪淺。」

「De Mar 」在葡文是「海洋」的意思,團隊希望這個品牌更有澳門特色。同時,「Mar」是英文的「三月」,表達了他們希望品牌「如同三月春光般美好,永遠駐留在顧客臉龐」的願景。產品目前已經完成臨床前開發,正尋求合作進行臨床試驗,預計兩年內可以進入市場,面向來澳旅客,作為特色的化妝品手信進行銷售,並會經網上平台打入內地市場。「產品推出後,5年內我們還會有其他相關產品不斷推出,將整個的產品線擴展到10至20個產品,希望在10年內可以在澳門擁有自己獨立的門店。」

 

看準機遇領航新業

傳播系大三學生林家儀一次和朋友去内地玩,無意間走進一家自助式「復古四格大頭貼」門店,帶著好奇心,她在店裡進行了一次體驗。她發現體驗過程非常有趣,便做了大量資料搜查,「我發現這種門店始於韓國,目前在内地發展得很好,很多城市都有類似的網紅打卡店。然而,澳門還沒有!」於是,她從中看到了機遇,萌生了將這種網紅打卡點引進澳門的想法,「要做就做澳門第一家。」經過再三權衡,她開始實幹起來,用了短短一個月時間籌備, 澳門首家「復古大頭貼」門店今年二月正式上線。由於是第一家,一開始就吸引了大批顧客前往打卡體驗。如今,她的店鋪已步入正軌運營,取得了可觀的業績,並已於六月開了一家規模更大更精美的分店。

林家儀認為自己在大學修讀的專業對開店起了很大幫助。「傳播系經常會上一些廣告、公關、設計等方面的課程,這使我能夠學以致用,懂得如何宣傳規劃、運營社交媒體、打造店鋪的特色理念等,以吸引更多人光顧。」對於如何兼顧學習與工作,她表示,有時確實會有一些困難,但只要抓住零散瑣碎的時間,總能把該做的事情做完。儘管平時要常往返學校和店鋪之間,但由於店鋪採取無店員全自助模式,只需要開店、關店以及定期清理,這種經營模式讓她更易於管理時間,有更多時間放在學習上。「這自主創業的經歷對我來講是一筆寶貴的財富,使我能夠提早適應社會,為將來真正步入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從小就喜愛做甜品,教育學院英文教育應屆畢業生黃文恩去年受疫情影響,失去了一直以來的兼職工作,於是她把心一橫,決定把興趣轉為事業,開一間自家製的蛋糕店,把自己的作品與更多人分享。因為興趣所致,她果斷地説幹就幹,積極向朋友學習如何做設計、如何運營社交媒體等自己並不熟悉的領域,並向相關機構諮詢開店細節,最終經過一番努力,終於打造出屬於自己的甜品店。

黃文恩表示,儘管現在所學的專業聽起來好像和開甜品店關聯性不大,但在大學學到的不是只有與專業相關的知識,還有一些待人接物的溝通技巧等軟技能,將這些融會貫通,都可以運用到經營店鋪中去。她還表示,不管是學習還是做甜品,都要做好時間管理,今日事今日畢。「客人都想要新鮮的蛋糕,所以每天的訂單都要當天做,但學習的時間表也不可打亂,還是要按時做功課和複習。」

「做甜品只是我的興趣,我不會把它當成職業來看待,但在我經營這間店的過程中,我學到了很多關於管理的事情,我覺得這方面的經驗對我未來的工作有一定幫助。」畢業後她將於澳大教育學院繼續攻讀碩士課程,進一步充實自己,並在過程中逐步探索自己真正的目標。

來源:澳大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