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大學博士研究生在抗疫停課期間,跟指導老師繼續遙距討論,進行研究並完成多篇論文。《澳大人》訪問了幾位研究生,講述他們這段抗疫期間跟博導之間的研究故事。
篩選有效治療新型冠狀病毒藥方
羅花是中華醫藥研究院博士研究生,疫症當前,她跟隨論文導師、院長王一濤教授和其他導師,一起篩選有效治療新型冠狀病毒的藥方與藥物,並以《現代醫學與中華醫藥治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優勢互補》為題進行研究。她表示,無論在今次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抑或2003年「沙士」,中醫藥都發揮了不可抹滅的作用。
曾奪得「日內瓦國際發明金獎」的羅花表示,今次研究的創新之處在於結合中醫基礎理論,分析中西醫結合治療新型冠狀病毒的明顯優勢,向世界展現中西醫結合抗疫的中國智慧。她說:「我們會分析抗疫中,現代醫藥與中華醫藥共展所長、互相配合,給予患者最好治療的案例,理性分析兩者優缺點,希望能為陷於疫情的世界各國提供有利的治療參考經驗。」
海外轉學到澳大追隨博導
2017年,羅花在廣西中醫藥大學攻讀碩士時,認識了前來做學術報告的王一濤教授,「澳大的中醫藥創新生態平台做得很好。王教授當時得知我碩士畢業時,已發表八篇學術論文、申請了七項發明專利,他就鼓勵我報考澳大博士。」
由於當時羅花已拿到澳洲一所大學的博士錄取通知,所以向王教授委婉表達待畢業後再到澳大。後來羅花赴澳洲學習數月後,不斷比較兩所大學的優勢,經再三考慮,她決定轉學到澳大。「王教授是國家973中醫藥項目第一位首席科學家,能跟隨他,相信能提升專業境界,找到未來學術方向的定位。」
來澳大學習兩年,羅花深深體會到研究院的老師治學嚴謹,既博學又樂於解答學生問題,在論文的總體框架、立意、文獻檢索、撰寫等方面,付出了很多時間與精力,尤其是她的導師王一濤教授。「王教授會一絲不苟的幫忙修改和提出完善意見,經過他的修改和啓發,材料經常會提升幾個層次。」
土木工程研究具創新性
抗疫期間,科技學院博士研究生楊曉輝一直留校沒有返回內蒙古滿洲里的家,他在不能回到實驗室情況下,與導師阮家榮教授在線溝通,進行「貝葉斯面波反演」的研究,瞭解淺地表地層層數、地層厚度分佈情況。有關研究論文已被專業學術期刊《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接受,正等待出刊。
傳統推敲地層層數的方法是假設地層數已知的,楊曉輝在其論文《未知層數的貝葉斯瑞雷面波反演》(Bayesian Rayleigh Wave Inversion without Knowing the Number of Layers)的研究則逆其道而行,針對「面波反演」,把地層層數當作未知量處理,利用貝葉斯模型選擇方法確定地層層數,進而完成每一層地球模型參數的計算工作。他的研究不但具創新性,還能解決面波反演中的關鍵問題,更有專家在審稿時指出:「傳統面波反演方法需要知道層數,而楊曉輝所提出的方法不需要知道層數,這種改進是非常重要的。」
遵從師訓自律學習
楊曉輝表示,導師阮家榮教授在今次研究中功不可沒,「阮教授在貝葉斯領域取得了優秀的科研成果,我也是因為仰慕阮教授而到澳大升學。阮教授不僅給了我關鍵的指導,還關心我的學習和生活,令我好好地調節好心情,將心思放在研究中。」
在家進行研究,自律是最重要的一點。楊曉輝最近沒辦法像以往一樣每天規律的到實驗室進行研究,但積極響應「停課不停學」的原則,堅持自學,並遵從師訓自律學習,踏實地繼續研究工作。他還做了時間表,每天堅持執行;同時,透過網絡與阮教授溝通,解決研究中遇到的疑問。
研究可提升漢語學術寫作水平
劉銳是人文學院博士研究生,來澳大深造一年半,先後發表了三篇會議論文,以及一篇由國際知名學術出版社Springer出版的英文書籍章節(Book Chapter)。他最近還完成了最新一篇論文並投稿至《語言文字應用》期刊,正等待審稿中。
劉銳研究方向是漢語語言學,其導師是人文學院代院長、語言學家徐杰教授。劉銳說:「疫情剛開始的時候,徐教授就提醒我們,疫情對生活造成了很大影響,但要抓住這一段沒有太多打擾的時間,多讀書、思考、做研究,轉弊為利。」在博導的指導下,劉銳最近完成的論文主要研究漢語學術語篇中轉述標記的功能與分佈,目前在《語言文字應用》期刊審稿中。他的研究加深了對漢語語篇的語言特徵的認識,特別是有關學術語篇轉述標記的研究,較為系統和深入,彌補了相關研究的不足。他說:「相關成果可以應用到中文學術寫作教學上,提升漢語學術寫作的質量和水平。」
跟博導遙距討論
雖然疫情阻隔了面對面的交流,不能與導師面談,但徐教授通過微信、郵件等方式保持對劉銳的指導,「徐教授會跟我分享一些學術資訊,督促我的研究進度和幫助我修改論文等。我的工作主要在計算機上進行,因此可以遙距進行。」他還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包括運用澳大圖書館的數字資源、網絡公開課、網上分享等方式開展學習和研究。
劉銳在廈門大學讀碩士期間到訪澳大參加學術會議,很喜歡這裡優雅靜謐的環境和包容開放的學術氛圍,很利於研究和思考,「這不光是我個人的感受,當年一起到訪澳大的幾位學者也向我表達了同樣的感受。加上澳門是一個多語環境,適合做語言方面的研究,徐杰教授是這個領域的著名學者,因此就決定來澳大跟隨他攻讀博士。」
來源:《澳大人》電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