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四)澳大博士生許嘉賢獲眾學者高度讚賞 |
空氣中的懸浮粒子影響著人體健康及環境,能準確預測它的濃度變化十分重要。澳門大學科技學院博士生許嘉賢,研究出能適應空氣質量系統變化的動態模型,提高模型準確度及容錯性的計算方法。台灣大學、香港城市大學、葡萄牙阿威羅大學和澳門大學學者讚賞其研究推進了有關領域的學術發展。
許嘉賢的論文“利用貝氏方法加強統計空氣質量模型的有效性及容錯性",提出了一系列以卡爾曼濾波器為基本的動態統計空氣質量模型,以模擬澳門大潭山空氣中懸浮粒子(簡稱PM10)的日平均濃度變化,更利用貝氏方法估計卡爾曼濾波器的未知參數,並提出一套能平衡準確度及容錯性的概率方法來選出最具可能性之動態空氣質量模型,將優化後的模型與人工神經網絡模型作比較後,發現它比人工神經網絡模型還優勝,最後更將卡爾曼濾波器作為人工神經網絡模型的訓練方法,賦予其自適應性,加強預報效能。
由台灣大學、香港城市大學、葡萄牙阿威羅大學和澳門大學學者組成的評審團認為許嘉賢的研究對學術界作了貢獻。他們讚歎許嘉賢除了提出可以適應空氣質量系統變化的動態模型外,還加強了卡爾曼濾波器正確的應用,將人工神經網絡模型從一個不具適應性的算法變成一個具適應性的算法,推進了有關領域的發展。
許嘉賢在澳大取得學士、碩士及博士學位,畢業後繼續在澳大從事研究工作。專長研究統計空氣質量模型的他,其研究成果早已被澳門氣象局應用。今年,在澳大榮譽學院院長莫啟明教授及科技學院代副院長阮家榮教授的指導下,許嘉賢更以優異成績通過博士論文答辯。他感謝澳門大學研究及發展事務辦公室及澳門科技發展基金的資助。他表示,在撰寫論文期間遇到很多瓶頸,幸而兩位教授給了很多意見,讓他有不少啟發。莫啟明指出,抱持每樣事物都去思考的態度,就會有新的發現,鼓勵獨立思考、發問和反思對啟發學生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