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起)澳大博士生陳藝文、馮昆與呂廣萍 |
冬蟲夏草作為珍稀名貴中藥,卻一直不能成功以人工培養,主要原因是蟲草子實體的形成機制不明。澳門大學博士生馮昆的研究為人工培養蟲草提供了理論指導,獲得《中國藥學雜誌》“島津杯”第十屆全國藥物分析優秀論文評選交流會優秀論文二等獎。
“島津杯”全國藥物分析優秀論文評選交流會由中國藥學會藥物分析專業委員會、《中國藥學雜誌》編輯部和島津國際貿易(上海)有限公司於一九九二年創辦,每兩年舉辦一次,在該會上發表的研究成果代表了中國當今藥物分析的最新進展和發展趨勢,是中國藥物分析領域中具高水準的會議。今年,有來自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部分省市藥品檢驗所、研究院所、高等院校和製藥企業等約一百五十名代表與會,並收到一百三十七篇論文。最後,大會篩選出三十七篇作大會報告,以及評選出一等獎三名、二等獎六名、三等獎十一名。
經過嚴格評審,澳大中華醫藥研究院博士生、中藥質量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馮昆的論文《冬蟲夏草子實體形成可能分子機制》獲得優秀論文二等獎。該研究採用熒光差異雙向電泳結合基質輔助激光解析電離飛行時間質譜的方法,首次從蛋白質組水平揭示了冬蟲夏草子實體的形成很可能有環腺苷酸依賴的蛋白激酶信號轉導途徑的參與,對胞外刺激產生反應并調控糖代謝、蛋白質代謝、氨基酸代謝、能量代謝和細胞重構等相關基因的表達,從而誘導子實體的形成。此研究得到澳門科學技術發展基金和澳門大學研究基金資助。
澳大中華醫藥研究院在冬蟲夏草的研究領域已獲國內外廣泛關注與認同。馮昆的指導老師是該院的李紹平教授,他指導過的研究生還曾獲得“島津杯”全國藥物分析優秀論文一等獎(第九屆)和二等獎(第七、八屆)。